教授 博士生导师
招生学科专业:
光学工程 -- 【招收硕士研究生】 -- 航天学院
控制科学与工程 -- 【招收博士、硕士研究生】 -- 航天学院
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-- 【招收硕士研究生】 -- 航天学院
电子信息 -- 【招收博士、硕士研究生】 -- 航天学院
性别:男
毕业院校:西北工业大学
学历:西北工业大学
学位:工学博士学位
所在单位:航天学院
办公地点: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,南航江宁校区d11-a9
k8凯发集团的联系方式:nanying@nuaa.edu.cn
电子邮箱:
最后更新时间:..
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70余篇(ei、sci等收录多篇),写有阶段性与总结性技术报告两百余篇。83年入西北工业大学读本科,93年在西工大获工学博士学位(飞行力学与控制专业)。93年至96年先后在西工大航天学院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作博士后,95年副教授。96年至2004年先后在美国university of minnesota航空系作博士后, 新加坡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机器人中心作研究员, 新加坡航空技术公司(singapore technologies aerospace, st aero)任助理主任工程师(相当于教授)等。曾经担任中国宇航学会路径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,国家教育部优秀学位论文评审专家,国家科技部国家奖评审专家,《中国科学》,《航空学报》,《宇航学报》等10余种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;曾任国家航空电子重点实验室的客座教授等。
飞行力学与控制、飞行器设计与飞行仿真
创建了普适性的大系统全局一体化的最优化算法,以及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包
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80余篇(ei、sci等收录多篇)
主要的学术成果是:
①建立了以下理论算法与软件包:众多飞行器轨迹全局一体化协同-对抗性最优化设计,各种导弹的轨迹优化、复合制导与控制律的设计,各种航天运载器总体/飞行轨迹【上升段、大气层外飞行段、返回与(进)再入段】优化设计,太阳系中(如深空探测)轨迹优化设计,大气层内飞行器(自由飞行式)的空中交通管制轨迹优化,任意未知的随机干扰环境中各种(众多)飞行器的超低空突防(如ta/tf式),任意未知条件下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与控制;
②现在已经创建了原始自然算法,自然控制的概念与算法,普适性的大系统全局一体化的最优化算法,以及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包。
93年至今,先后主持及完成科研与工程开发项目近100项,其中包括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、863-2项目3项、国防基金及航天等基金多项、航空航天院所(曾经与航天一院、航天二院、航天三院、航天四院、航天七院、航天八院、航天九院,珠海通飞、湖北航宇救生、航空611所、航空613所、航空014所、航空618所、南昌飞机制造公司,其他航空航天等单位)合作课题十余项(如载人航天921工程、再入飞行器研制、空地弹设计、地空弹、空空弹设计、地地弹、巡航导弹设计等)、美国nasa项目(空中交通管制新概念研究)、英国天然气水下机器人开发项目、新加坡空军f-16火控与飞控改进、f-5火控与飞控改进、c-130的fms研发项目、弹-机追逃策略研究、微小型无人自主飞行器的研制等等。
自1993年至今,先后在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,university of minnesota 航空系,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系,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指导(或协助指导)了大量(硕士/博士)研究生,这些毕业的研究生在航空或航天工程领域工作,是一些航空或航天工程单位的技术骨干或总设计师等。
在新加坡航空技术公司(singapore technologies aerospace, st aero)工作期间,本人辅导了三个年轻(二十多岁)的工程师们进行航空工程研发,取得良好效果。
1990.3 - 1993.6 | 西北工业大学 飞行力学 博士研究生毕业 工学博士学位 |
1987.9 - 1990.4 | 西北工业大学 飞行力学 硕士研究生毕业 工学硕士学位 |
1983.9 - 1987.7 | 西北工业大学 飞行力学 大学本科毕业 工学学士学位 |
1980.9 - 1983.7 | 江西省樟树中学 普通高中毕业 无学位 |
2005.4 - 2008.6 | 南昌航空大学 |
1998.9 - 2000.6 |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|
1996.12 - 1998.8 |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|
2008.6 - 至今 |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|
1995.9 - 1996.12 |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|
1993.6 - 1995.8 | 西北工业大学 |
江苏省航空航天协会星际文明探索专业委员会主任,全世界华人星际文明与ufo的探索的理事长
飞行控制与制导、飞行力学与大系统仿真